首页 > 资讯 > 正文

通付盾|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10-10 09:44:42 来源:互联网

2024年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方面明确了21条具体举措,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统筹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跨链互通与互操作。     

其中,区块链基础设施是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工程实践的具体形态,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感知、传输、存储、计算等基础性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支持开发的区块链开源底层技术平台、由公共链网、跨链系统组成的网络服务设施、面向区域或行业的区块链应用等形态。这是继2020年区块链被正式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以后,区块链基础设施被进一步定义。

在我国 " 十四五 " 规划中,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均被明确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它们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十五五”规划中,将强调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等关键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环保可持续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时代将去中心化和平台化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正在将中心化逼到死角,企业开始做独立站,开始布局构建独立的数字化系统,联合行业上下游结盟合作,并且建立自己的客户社区与销售渠道。减少对平台的依赖,摆脱平台的束缚。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技术将会重塑社会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将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财富增长机会,而普通人则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数字经济企业平台的运营和发展,分享其成长的红利实现财富的共赢。

数据经济时代,数据权益分配是核心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在传统方式中,数据处理者包揽了数据存储和数据使用;而在数据托管新模式下,数据的存储、使用、管理相互分离,由数据托管者为各方提供公共可信的数据存储和托管服务。数据存储工作由专业的数据托管机构承担,早期可从高价值数据和数据库日志着手,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量数据。数据处理者在监管条件下采集和加工数据,并向消费者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加工后的数据也要交由数据托管机构统一存储。数据托管还支持监管机构和国家有关部门开展防止数据滥用、监控数据跨境流动、执法取证、征收数字税等方面的工作。

数据托管新型基础设施改变了以数据控制者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权益分配格局,有助于在数据消费者和数据处理者之间建立公平的定价机制。

从数据处理和服务流程来看:数据主体将原始数据托管给数据托管者;数据处理者取得数据,加工数据,加工后的数据产品也需要被托管;数据托管者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使用和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数据处理者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从数据权益分配流程来看:数据使用者消费数据产品和服务并支付对价给数据托管者;数据托管者按照规则将原始数据权益分配给数据主体,将增值数据权益分配给数据处理者;数据托管者按照监管要求,报送监管数据并配合执法取证;数据托管者按照国家要求缴纳数字税;数据托管者按照通行标准进行数据治理。

 数字经济时代开荒者与实践者

通付盾长期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通付盾在区块链相关领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近40件,另有10余件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处于专利局审查阶段,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荣获“全球十强”、“中国区块链技术有效发明专利企业百强(江苏省内有效发明专利第一)”、“区块链专利全球十强”等荣誉,并参与制定了我国首个密码技术团体标准(全程参与了标准第三部分的制定)以及参与了区块链隐私保护规范的相关标准制定。

2015年1月,通付盾申请的第一件区块链发明专利即获得授权(《一种云密码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专利号:ZL201310083174.4);

2017年,汪德嘉博士编撰并出版了《身份危机》一书,提出了构建数字空间“身份网络”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身份计算和智能分析提高平台的KYC(Know Your Customer)能力,让数字金融更安全更有效率。同年推出分布式数字身份区块链(OpenChain)证明链;

2018年,推出身份区块链(KeyChain),通过身份区块链构建用户的数字身份,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主权;

2019年,推出分布式商业应用终端平台(Chainpal)保护用户隐私安全,2019年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通付盾全国第一;

2020年,通付盾“证明链KYT与隐私安全区块链”和“通付盾Dapp”两项均获得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2022年,推出基于区块链开放平台,基于分布式账本(DLT)、分布式公钥设施(DPKI)、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等技术打造以“协同、分享、建设”为核心的数据信托开放平台,实现任务驱动的分布式智能商业应用终端。

2023年,围绕“云链一体”,为用户提供“零信任、零知识、零代码”的企业级AI Agent信任系统服务。

2024年,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与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托管基础设施建设。

“云链一体”分布式数字云平台-数信云

通付盾基于十二年行业实践经验,将数字化核心问题归结为: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据此提出“零信任、零知识、零代码” 数字化软件与服务解决方案。

数信云基于通付盾多年打造的分布式数字身份区块链(OpenChain)及大数据决策智能(CyberIntelli)引擎,数信云为开发者提供三大全新数字化安全解决方案:

1-基于时序流数据实时计算的数智反欺诈解决方案:通付盾数智反欺诈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技术,首先着眼于数据授权、数据安全、数据审计等数据保护行为,采取特定的数据接入、处理和存储方法,利用所有的数据进行特征变量计算、滑窗变量计算,进而进行在线和离线模型的计算。后续采用风险防控技术,综合特定的注册管理、合规审核、风险评级等风险防控策略,进行交易要素过滤、名单匹配等风险信息处理操作,随后构建相应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模型,整合所有的模型进行支付风险评估,再进行风险监测与决策并进行处置。最后将上述的技术流程应用到各个反欺诈场景,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智反欺诈解决方案,搭建全业务场景、多维度、全链路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

2-基于决策智能的业务与应用安全监测平台BASM:基于Agent引擎、AI智能学习、风险数据等多项核心技术及资源的安全体系产品,融合了AI Agent(AI智能体)、API动态安全、决策智能引擎、API尽职调查报告、APP尽职调查报告等功能的安全工具,能够自主分析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和流量,有效识别恶意攻击并给出预警;并且能够深入全面透视API和APP数据及安全状况,向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便利的数据分析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帮助开发者提高API接口的安全性以及对仿冒、不良、违规等风险APP进行识别和预警。

3-基于GPT和大数据分析的APP安全合规解决方案:利用GPT、APP大数据分析、APP尽职调查报告等核心功能,助力开发者增强安全防护能力,保障APP安全发布、上线,帮助开发者降低合规成本。

“云链一体”分布式商业应用终端-链上会

通付盾在安全可信一体化上,提出“云链一体”战略,通过“链上会”作为分步式数字身份载体使用数据云SaaS,链上会基于分布式账本(DLT)、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DPKI)、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等技术打造以“协同、分享、建设”为核心的数据信托开放平台,实现任务驱动的分布式智能商业应用终端。

协同

基于点对点通信技术的加密通信与音视频会议功能,服务系统不对任何聊天数据进行存储,实现区块链加密、防破解、防拦截。

分享

基于IPFS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隐私保护的文件管理系统,数据主权100%用户自有,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价值挖掘。

建设

提供以身份聚合为核心的DID解决方案,灵活、自定义的插件功能,提供组织线索管理、共享工作进展以及合同数智化管理服务。

通过“数信云”SaaS在“链上会”内容构建插件式应用,云链一体,云端协同。用户可以通过链上会构建自己的应用插件,通过数信云为市场用户提供SaaS服务,重构软件和SaaS生态,实现便捷服务和高效管理。

做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

数据托管:在数据托管模式下,数据的存储、使用、管理相互分离,由数据托管者为各方提供公共可信的数据存储和托管服务。数据托管新型基础设施改变了以数据控制者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权益分配格局,有助于在数据消费者和数据处理者之间建立公平的定价机制。

软硬相加:通付盾历经数年技术沉淀,以软件为主,在2020年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与访问管理解决方案(UIAM),首次将软件与硬件结合,并通过多项信创适配。作为一项复杂技术,区块链的底层发展是被小部分人所驱动的,区块链想要跨过复杂的技术语言壁垒,真正去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区块链+硬件”正在用一种比看不见、摸不到的底层技术本身更快的速度,被置于一般用户眼前,也就被寄予了成为区块链下一个入口的使命。通付盾区块链需众多硬件服务器支撑,通付盾的分布式商业应用终端平台,也需要大量的手持持终端支撑,与硬件的集成、适配与融合对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数实融合: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促进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通付盾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者,正为打破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壁垒努力耕耘着。通付盾将不忘初心,继续深耕数字技术领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与投入,以更加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xqcan7